距今約三千年前,水田種稻傳入日本。
水田種稻一開始從中國南部經由朝鮮半島南部,
渡過朝鮮海峽,於九州北部紮根。水田種稻傳入日本列島之前,
人們仰賴大自然的恩賜生活。捕撈魚貝、狩獵野獸,
採集樹果和草根,作為糧食。
也曾栽種豆類,但始終是過著仰賴大自然恩賜的生活。
在過著這種狩獵採集生活的過程中,開始了水田種稻。
開墾森林,建造水渠,打造水田,培育稻子。
不是看天吃飯,而是能夠自行生產糧食的水田種稻,
大幅地改變了人們的生活。
進行水田種稻的最古老農村之一,是位於福岡市博多區的板付遺跡。在此,於西元前10世紀,開始了水田種稻。一百年後,形成了周圍被壕溝和土壘包圍的環壕村落,可見當時,人們打造了以農耕為主,共同生活的社會。
始於九州北部的水田種稻,於約600年的期間內,亦傳至本州北邊。隨著水田種稻的普及,在日本列島各地花數百年,形成了以種稻為主,人們互助合作的農耕社會。
水田種稻可說是擁有穀種和農具,知道種稻技術的人,渡海來到九州北部而開始。
在翻土,打造田埂,引水攪拌成泥狀的水田,需要各種農具。照片為使用至20世紀初的農具。除了前端安裝鐵製刀刃之外,鋤頭和鏟子的形狀從彌生時代至現代,幾乎毫無改變。翻土的農具沒有大變化,代表耕作技術也沒有大變化,先人們以一樣的方式持續種稻了三千年。
隨著水田種稻傳入的米,依照當地的氣候,進行了品種改良。從各地的遺跡,挖掘出了「種子札木簡」,顯示於9世紀初期栽種的稻子品種。從奈良縣的遺跡發現的木簡上,寫著各種品種的播穀種日期。可見先人們希望結實纍纍,在各個地區致力於稻子的品種改良。
上)左)從奈良縣香芝市下田東遺跡出土的9世紀木簡。將檜木圓盒的底板,挪用於記錄品種。記錄了「和世」於3月6日播穀種,「小須流女」於3月11日播穀種。
下)權)從福島縣磐城市荒田目條里遺跡出土的9世紀種子札木簡。別在米袋上的木牌,記載袋內裝的穀種的品種名稱。1寫著「女和早」這種品種名稱,2寫著「古僧子」這種品種名稱。
自從水田種稻傳入之後,人們以水田為中心聚集,互助合作,形成了村落。從此時起,日本列島的古代社會變成了以種稻為主的農耕社會。 7世紀後期引進律令制,建立新的國家體制之後,國家制定發給人們田地的「班田收授法」,規定人們必須依照發給的田地,繳納稱為「租」的稅。除此之外,亦誕生了稱為「出舉」的貸款制度,於春季貸給穀種,於秋季回收5成的利息和收獲的米。米被列為國家的財源之一。
將米作為稅(年貢),從全國徵收年貢米的制度,歷經中世,持續至江戶時代。中世的莊園領主會跟村民一起決定田地的等級和面積、年貢的負擔者、年貢米的量。規定從領地徵收年貢的方法,延續至豐臣秀吉推行的檢地。秀吉打造了必須依照武士統治的領地的年貢米量,於戰爭時派出兵力等的制度。江戶幕府也延續此制度,統一管理全國的大名等武士。從中世至江戶時代,米作為人們繳納的稅,以及用於統一管理武士的方法,支撐社會。
戰國時代的1534年,京都東寺向能登國出具的年貢收納證明書。雖然記載了「糙米千萬斛(石)」這種實際上不可能的年貢量,但這是因為它是稱為「吉書」的禮儀性文件。於文件中顯示能登國確實繳納了年貢,東寺為了主張健全地營運而製作的「假收納證明書」。慣例是由首度被東寺的長老(住持)任命的人,製作此收據。
依照「春夏秋冬」,描繪江戶時代中期至後期的種稻景象的屏風右屏(春和夏的部分)。
米除了對政治和經濟,亦對文化和信仰造成了重大的影響。種稻的水田誕生了季節活動。奧能登的「祭田神」和「插秧祭」是祭拜守護種稻的「田神」,獻上感謝的農耕禮儀之一。日本各地在種稻、吃米的悠久歷史中,誕生、傳承和種稻及米有關的傳統活動。 此外,日本人的祖先從一年收獲一次的米,感受到一股神祕的力量。全國各地都看得到慶祝88歲的「米壽」,以及將供奉於神社寺院的米視為護身符收下的風俗。這些都是為了分得米旺盛的生命力,祈求身體健康的文化。
有水田的地方,就有人們祈求豐收。
全國各地都有供奉稻神「稻荷神」的神社(稻荷神社),
道出了這一點。此外,七福神之一,大黑天亦被視為五穀豐收之神。
供奉供品給帶來豐碩的生命糧食的神明,祈求、感謝豐收。
日本人的歷史中,可說是不斷地對稻子的成長和米的豐收這個循環,
獻上祈禱與感謝。
在擁有約兩千年歷史的伊勢神宮,亦舉辦祈求豐收的祭典。在感謝秋季豐收的神嘗祭中,供奉那一年採收的新米給神明,向神明祈求,並且對於神明的恩賜,獻上感謝。此外,供奉米等各種食物給眾神的日每朝夕大御饌祭,從一千五百年前就在外宮每天不曾間斷地持續。米是食物,同時也是連結神與人的特別供品。
日本人在用餐前會雙手合十,說「我要開動了」。
其實這句話在日文,具有對食材及自己接下來要享用的食物的所有相關者,表達感謝的心意。日本人認為萬物皆有神,從小被教導連一粒米也不能糟蹋。深深祈求豐收所表現出的是,對於糧食不虞匱乏的嚮往。而且從中能夠窺見日本人對於先人們為了生存而持續種稻,努力不懈的感謝心情。
在持續種稻的悠久歷史中,米不僅作為食物,更改變形式,
在我們的生活中深深地紮根。尋找生活中的各種米吧。
米的食用方式眾多除了白飯之外,
還有壽司和作成攜帶食品的飯糰。
此外,還有增添豆子顏色蒸的紅豆飯,
以及用高湯熬煮米的雜菜粥、茶泡飯等,
誕生了各種食用方式。
有許多以米為原料的加工品。
以米麴讓黃豆發酵製成的米味噌。
以蒸過的糯米搗成的麻糬、以米粉製成的日式糕點。
日本酒是以麴釀米所製成。
以糯米製成的酒,即是味醂。
收獲米之後,使稻草乾燥,編成草鞋,或者用於榻榻米
的芯。編織稻草,製成繩子、網子和米袋。
基於祈求豐收的心情,米被作為供品,
供奉給神明。過年和節日的鏡餅、
神酒。以乾燥的稻草製成的神社稻草繩。
供奉米給賜與米的神明,獻上感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