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古以來,日本人就積極吸取與看待外國飲食文化,
並將之昇華為自己喜愛的風格。
平安時代時,由中國傳入的大饗料理成了貴族款待客人的宴會料理。
到了鎌倉時代,在留學僧侶的努力下,除了飲茶習慣普及外,
寺院的精進料理也逐漸普及。日本飲食文化的發展歷史中,
到處可見前人真摯吸取異國飲食文化的身影。
室町、安土桃山時代時,由於南歐人來到日本,蜂蜜蛋糕、
葡式甜點、天婦羅等歐洲飲食文化傳入了日本。
江戶初期開始鎖國後,與西方各國的交流雖然僅限於長崎出島,
但好奇心旺盛的日本人依然以開放的心態接納居住於日本的荷蘭人或中國人的飲食文化,
以日本的食材和調味料料理享用。
鎖國時代畫下句點後,日本開始將西方視為範本,進行近代國家建設與整頓。
隨著與西方人的交流更進一步,提供西式料理的餐廳也不斷增加。
西方各國的調味料和食材也漸漸深入日本社會,
而配合日本人喜好重新製作的「洋食」也極為流行。
散發懷舊風情的「洋食」是如何誕生,
背後又有怎樣的故事呢?
此特輯會將焦點放在江戶時代到明治、
大正時代時期,追尋不斷反覆嘗試、
勇於挑戰接納異國文化的前人努力的軌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