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麼,定食這種飲食型態是如何誕生的呢?
日本自古以來便受到中國大陸文化的影響,在大約160年前的幕府末期,又受到西方文化的影響,形成了富有美感和創造的飲食文化。我們熟悉的定食也受到了各種各樣文化的影響,并實現了獨自進化。
讓我們一邊追溯日本飲食文化的歷史,一邊探尋定食的源頭吧。
以米飯為中心的飲食型態
在文明開化后,日本近代經歷了大戰時與終戰後的糧食短缺難關,靈活汲取各國特徵,在飲食文化方面獲得更進一步的發展。
追溯日本飲食型態的變遷,可瞭解到日本飲食型態受到各種影響,一些新的飲食形態也隨之不斷出現。但是各種不同形態的飲食都有一個共通特色,就是以米飯為中心的飲食型態一脈相傳,進而造就出現代定食。持續維護傳統框架的同時,在此基礎上靈活納入外來的文化,這正是日本的定食。
開始食用米飯
日本與「米糧」的淵源可遡及到約3000年前的繩文時代晚期。
稻米種植文化從中國大陸傳入,日本的飲食文化開始從捕獵採集蛻變為農耕。其後,約2000年前的彌生時代,稻米種植文化開始成型,開始形成以米為中心的飲食文化。
在當時,米糧不僅是寶貴的糧食,同時也是稅收來源,等同於貨幣。由於大米的產能可以進行換算,用於丈量土地價值等,在當時的日本,米糧價值等同於當今的金錢。人們不斷努力鑽研,以提高米糧產量。
神饌料理
日本自古以來就認為大自然是帶來糧食恩澤的神,有崇拜與尊重神的文化傳統。
為了向上天祈願農耕、漁業豐收,表達收穫的喜悅和對神的謝意,人們會舉辦各種各樣的節日、祭祀活動,并由此形成了很多文化習俗,包括向神奉上供品「神饌」。所謂「神饌」是指,神的飲食。人們認為和神食用同樣的食物,就會獲得上天的庇佑。
這種飲食文化的精神內涵和習俗一直傳承至今,被稱為日本飲食文化的起源。
大饗料理
隨著時代的流轉,大約到了9世紀以後,上流階級用於招待客人的「大饗料理」誕生。
「大饗料理」是日本自古以來的傳統文化與中國文化融合產生的一種具有儀式性的料理。在盛滿的米飯上,放上生鮮食材和干貨食材等各種料理後,搭配鹽、醋、酒、醬等調味料一起享用。配上筷子或湯匙,餐桌禮儀中也有各種各樣的講究。
據說這就是目前所知道的日本最古老的飲食形式。
精進料理
在大約13世紀以後,受到從中國大陸傳來的禪宗的影響,排除肉類食品的「精進料理」獲得極大發展。
類思想的影響,人們會用各種調味料進行調味,蒸煮拌炸的烹調方式也開始出現。味噌湯、胡麻料理、點心、麵食、餅類、品茗等皆為始於這個時期的寺院精進料理。
這些全新料理從上流階層拓展至庶民,也為日本飲食文化帶來極大的影響。
本膳料理
在大約15世紀以後,武士階層用於招待客人的料理「本膳料理」誕生。「本膳料理」就是為每位客人單獨準備一份的料理。菜色盤數和形式,會依款待人物的地位而異,其特徵在於一次便出盡所有膳食。
江戶時代以後的本膳包括米飯、湯汁、菜餚、醃漬物,以及用鰹魚和昆布所熬成的湯汁、經過調味的燒烤和燉煮物。可以說本膳料理是奠定日本飲食型態基礎的飲食形式。
懷石料理
隨著茶道的發展,受到本膳料理的影響,在吸收精進料理的思想和烹調技術的基礎上,「懷石料理」誕生了。以三菜一湯為基本,講究使用當令食材,並以充分考量用餐空間,可以說懷石料理是奠定當今日本飲食型態根基的飲食形式。
前述的「本膳料理」有很強的儀式性,需要提前準備好所有菜品,所以雖然菜式十分豪華,但品嘗時菜品已經放涼了。但「懷石料理」注重讓人享受料理本身,會依冷熱需求提供熱食與冷食,因此相當珍惜當下的相會。
懷石料理深刻體現了茶道「一期一會」的精神。
飲食文化的發展
17世紀以後,享受美食型態被推廣至庶民生活中。
19世紀以後,在江戶等都市地區,開始出現以實惠、方便、美味為特色的蕎麥麵、壽司、天婦羅等菜品的攤販。在餐廳里,輕鬆享用美食佳餚的會席料理誕生,烹飪書籍相繼出版,飲食文化在這個時代獲得了極大的發展。
海外飲食文化的吸收和滲透
在19世紀以後,日本積極接納西式文化,日本飲食型態也大量受到西方飲食的影響。
肉食解禁後,西式蔬菜等大量食材傳入日本,而當時的日本人也積極吸收西式飲食文化。
雖然純粹的西式料理深入到日本人的生活花費不少時間,但以米飯為主搭配飲食的型態下,引進西式料理形式的「日西折中料理」出現,進而逐漸推廣到一般庶民生活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