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的稻米种植从大约3000年前传承至今,众祖先们为了能在这块狭小的国土上种植更多的稻米而倾注毕生心血。
正如在记录日本国家形成的《古事记》一书中,用“丰苇原瑞穗国”(意思是一个稻米种植丰富的国家)描述的一样,自古以来,稻米就是象征着日本的农作物。
在这里,我们将通过历史、文化和美丽的风景介绍地区多样化的稻米文化。
“赤城山”赤城山在上毛花牌中有“山麓绵延的赤城山”这样的描述。赤城神社是知名的能量点。
群马县是位于本州中心位置的内陆县,因为其形状,在上毛花牌中有“形如鹤舞的群马县”这样的描述。从西面到北部县界的三国山地,再到东北部的日光,2000米级的山脉绵延不绝,在县中央部地区,坐落着作为上毛三山而闻名的赤城山、榛名山和妙义山,由此往东南方向则是开阔的关东平原。位于西北部,作为温泉疗养地而闻名的草津町,和位于最东边的板仓町之间,实际的海拔差超过1000米,因此不同地区间存在显著的气候差异。西北部冬季降雪较多,年降雨量超过1700mm,而南部的平原地带年降水量在1200mm左右,到了冬天,越过西北部的山地吹来的干燥风“干风”非常有名。
流域面积日本第一、有坂东太郎之称的利根川以县北部的大水上山为水源,纵贯县中心区域,由多条河流汇流而成。但这里自古以来就不是一个水资源充足的地区,赤城山、榛名山以及位于长野县界的浅间山等多座火山多次喷发后,沉积的火山灰土形成的土壤排水性良好,并不适合水稻种植。
这个地方在古代被称为上毛野国,在接受了大和政权后,作为国家的中心地而繁荣,因此存在很多古坟与遗址。在古代,通过作为官道的驿路等,连接了东山道、东海道、北陆道各国,堪称交通要塞;而在中世纪,也是连接都城与奥州的东道和连接镰仓、信越方面的镰仓道交汇的要塞之地。在江户时期,通过以中山道为中心的各条街道,人员流动和商业活动非常活跃,即使是现代,它也是作为高速公路、新干线节点的重要地区。
流入尾濑、利根川的大量清流与丰富的自然,还有草津、伊香保、水上、四万等温泉地也都非常知名。这里的土地虽然不盛产大米,但是这里有以纽革面为代表的面食文化,还有上州和牛、下仁田大葱以及香菇等丰富的农畜产品。另外,这里的汽车产业和传统工业品等产业也相当发达。
据说群马县的水稻种植始于弥生时代中期 (公元前2世纪左右)。这里在建立自身文化的同时,也加深了与大和政权的关系,发展成为东国统治的基地,在奈良平安时代,还开发了国家土地区划制度条里水田。
群马县海拔超过500m的地区占县域的三分之二。由于地势难以确保灌溉,因此江户中期的耕地面积(87500ha)中有73%是旱田,这个数字仅次于隐岐国(84%)。
进入江户时期后,人们开始开发新田,将战国时代培育的筑城和矿山技术应用于治水灌溉。代表性的例子就是开凿天狗岩灌溉渠,以灌溉利根川从西到南的台地上的耕地。为了从高于利根川的台地上引水,计划从上游取水;总社藩藩主秋元长朝为此从白井藩得到了许可。从庆长6年(1601)起,经过3年完成开凿工程后,总社藩的石高从6千石增长到1万石。之后,水路被幕府代官伊奈忠次延伸到了玉村地区。
【江户时代的石高推移】
上野国 | 全国 | |
---|---|---|
庆长3年 (1598) |
49万6千石 | 1851万石 |
天保5年 (1834) |
63万7千石 约14万石,增长28% |
3056万石 约1200万石,增长65% |
※与江户时期日本全国新田开发后的石高相比,上野国的水田增长率低,可以看出这是一个难以确保灌溉的地区。
群马县从战前开始主要采用“稻麦双季+养蚕”的复合农业形态,但由于火山灰土壤保水力低下、海拔高于河流的台地地形等因,一直到近年,还有一些地区不仅无法种植水稻,甚至连农地都不能开垦。
另一方面,北部中山间地区拥有丰富的水源和充足的日照时间,利用昼夜温差大的气候,种植出了美味的水稻。其中,沼田地区与新潟县鱼沼地区、长野县饭山地区一起被评价为好滋味三角区。
雷电与水稻种植的关系
“夏季的雷电”和“冬季的干风”是群马有名的气候特征。雷电在日语里也叫“稻妻”、“稻光”,为什么使用“稻”这个字呢?这是因为雷电放电后,大气中的氮与氧结合,形成能够被植物吸收的氮氧化物,因此融于水田中的氮量增加,最终促使水稻丰收。氮是植物生长不可或缺的成分,“雷电闪一次水稻长一寸”这句话表明先人们已根据经验理解了这一原理。也有说法认为注连绳等纸垂(绳)有以雷电为主题、祈求丰收的意义。
群马县是一年四季晴多雨少的气候,土壤排水性好,适合小麦种植,自古以来就盛行小麦种植,是日本全国屈指可数的小麦产地。因此,除了纽革面、乌冬面、烤甜馒头等传统料理,还有意大利面、炒面、文字烧等使用小麦粉制作的各种当地美食,它们形成了“面食文化”,在县民中广泛流传。
支撑明治近代产业的世界遗产
平成26年(2016) ,包括“富冈制丝厂”在内的4个历史遗迹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遗产名录。这些遗迹被认为是近代大量生产生丝的技术革新,以及世界与日本技术交流的场所,为世界丝绸文化做出了贡献。
蚕的健康成长需要温度、湿度、光照和新鲜空气。在这个时代,就确立了根据地区风土和气候条件,合理养蚕的方法。
自古以来,榛名山以及位于长野县境内的浅间山多次喷发。其中,关于天明3年(1783)7月8日的浅间山喷发,有详细记录表明它带来了巨大灾害。
“整个山体横冲直撞,(中略)第一波喷发好像黑鬼来袭,地动山摇,(中略)第二波喷发时火山泥和火山石被喷射到数百米的高空中,(中略)在一片漆黑中,百万雷电交加,宛如天地崩塌。”(浅间烧出大事记)
火山碎石流等土石碎片流入吾妻川,形成泥石流,袭击了沿岸的村庄和农田,在与利根川合流后,涌向前桥、伊势崎方向,造成的死亡人数高达1500多人,之后又因为饥荒,出现了大量死者。
针对这个情况,幕府和各藩迅速采取应对措施,到了7月,开始向受灾的农户提供金钱和大米。8月,幕府出台了旨在重建道路、桥梁和农田的救援计划,次年正月,命令九州熊本藩协助重建工程。400名熊本武士进入当地,据说投入了10万两用于发放救济金和基础设施建设。另外,也有各村的名主和老人带头开展支援活动,还有未受灾的村庄提供捐款等。从中可以看出,在严重自然灾害频发的日本,凭借自古以来的互助精神生存下来的先人姿态。
江户时代,上野国是幕府领、旗本领、大名领混在的地区。幕府领的代官和旗本们很多居住在江户,驻守当地代官所的官员并不多。另外,大名领中即使是最大的前桥藩,包括飞地在内的石高在15万石左右,其他多是数万石的小藩,可以说是统治力较弱的地区。
另一方面,江户中期以后,养蚕业、制丝业、纺织业、西北部生产的麻、烟叶、来自丰富山林的木材及其加工品、野菜和蘑菇、木炭、矿物资源、以温泉疗养而闻名的草津温泉旅游业等许多产业都不断发展。这个地区不盛产稻米,但是存在种类丰富的副业和大量现金收入。另外,由于武士统治薄弱,不存在从这些产业中抽取利润的机制,商品经济促进了该地区的繁荣发展,也因此孕育了多种文化。
民众力量强大这一事实可以从该地起义和村民骚乱频繁的情况中(整个江户时期是其他地区的约1.5倍)得到证明。另外,养蚕和纺织业是依靠女性力量才能成立的产业。女性主导的家庭模式培养了女性的独立和平等,而上州名产“老婆当家和干风”这个词就是由此诞生的。
在旱田耕种取代水稻种植成为主流的上野国,到了江户中期以后,“养蚕业”、“制丝业”、“纺织业”等有助于家庭经济的副业不断发展。特别是在桐生,在18世纪引进了西阵的高级丝织品技术,由于靠近大消费地江户,故与“西之西阵”齐名,被称为“东之桐生”。即使是现在,群马县的蚕茧与生丝产量也高居日本第一,并着眼养蚕业的未来,积极推行各种措施,例如开发原创蚕品种和荧光丝蚕茧等。
于文政2年(1819)建造,舞台中央有直径7米的旋转舞台装置等四个机关,是日本最古老的农村歌舞伎旋转舞台。起初主要是用来观看邀请江户演员表演的歌舞伎,从18世纪中叶开始,农民们亲自作为演员,开始在舞台上表演乡土歌舞伎。
由于经济作物的普及,经济发展、交通变得便利等,很多文化人从江户、上方(大阪京都地区)来到这里。随着寺子屋的普及,人们的识字率也有所提升,在商人、农民等各个阶层中,俳谐、汉诗、和歌、学问、文艺等文化活动开始盛行。
当现金在平民中流动后,专门从事赌博的赌徒变得猖獗。他们拉着村中的年轻人和无家可归者,圈地开设赌场,引诱当地的町人、村民和游客参与赌博,从中牟利。以国定忠治为代表的无家可归的上州赌徒横行,幕府还为此成立了横跨关东取缔出役这一横跨多个行政部门的警察机构。
上州三大祗园之一。保留了宽永6年(1629)的记录。在队伍最前方撒清洁盐,后面拉着高大榊树和神马行进的景象非常壮观。
始于17世纪初城主真田信幸建造须贺神社之时。雄伟豪迈的神轿和花车值得一看。
这是驱赶害鸟、害虫,祈求丰收的预祝活动,据说始于庆长9年(1604)。
有北关东第一之称的精美山车气势恢宏,因此也被称为“狂欢花车”。
联通各地区的街道节点
上州上野国有很多从京都通往日光东照宫的“日光例币使街道”等街道,江户时代五街道之一的“中山道”就是其中的一个代表。人员流动与物流运输很兴盛,各个街道的驿站都非常繁荣。
中山道和东海道一样,是连接江户和上方(大阪京都地区)的重要主干道,在上州67处中设置了7处驿站。三国街道是连接越后、佐渡以及连接日本海侧与太平洋侧的最短线路,因足尾铜山的开发而被修缮的足尾铜山街道也被称为铜 (Akagane)街道,是幕府御用,向江户运送铜的路线。
另外,还修缮了中山道的小道信州街道、下仁田街道、十石街道、会津街道、沼田街道等作为岔道,年贡米、农产品、丝绸、麻、烟草、纸、木炭、木制品、砥泽村的砂轮、硫磺以及温泉沉淀物、小百货和杂物(生活杂货)等各种各样的商品经由这些街道被运送至江户。
当时的大量运输离不开水运。利用被称为坂东太郎的利根川河岸和船运,上州与江户之间的物流往来非常活跃。与利根川合流的吾妻川、乌川、镝川、广濑川和渡良濑川也被充分利用,据说当时有约40处河岸。
群马县距离东京约100km,几乎位于日本的正中央。即使到了现代,也有关越、上信越、北关东、东北四条高速公路穿过;在昭和57年(1982)和平成27年(2015),上越新干线和北陆新干线分别开通到了金泽,群马县由此成为连接东日本与西日本、太平洋侧与日本海侧的重要节点。
※1 转载自“畅游群马照相馆”https://gunma-dc.net/
※2 农林水产省网站
(https://www.maff.go.jp/j/keikaku/syokubunka/k_ryouri/search_menu/menu/32_9_gunma.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