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nus 米食文化研究所

大米和地方文化

日本的稻米种植从大约3000年前传承至今,众祖先们为了能在这块狭小的国土上种植更多的稻米而倾注毕生心血。

正如在记录日本国家形成的《古事记》一书中,用“丰苇原瑞穗国”(意思是一个稻米种植丰富的国家)描述的一样,自古以来,稻米就是象征着日本的农作物。

在这里,我们将通过历史、文化和美丽的风景介绍地区多样化的稻米文化。

群馬縣

“赤城山”赤城山在上毛花牌中有“山麓绵延的赤城山”这样的描述。赤城神社是知名的能量点。

群马县的气候风土与文化

群马县是位于本州中心位置的内陆县,因为其形状,在上毛花牌中有“形如鹤舞的群马县”这样的描述。从西面到北部县界的三国山地,再到东北部的日光,2000米级的山脉绵延不绝,在县中央部地区,坐落着作为上毛三山而闻名的赤城山、榛名山和妙义山,由此往东南方向则是开阔的关东平原。位于西北部,作为温泉疗养地而闻名的草津町,和位于最东边的板仓町之间,实际的海拔差超过1000米,因此不同地区间存在显著的气候差异。西北部冬季降雪较多,年降雨量超过1700mm,而南部的平原地带年降水量在1200mm左右,到了冬天,越过西北部的山地吹来的干燥风“干风”非常有名。

流域面积日本第一、有坂东太郎之称的利根川以县北部的大水上山为水源,纵贯县中心区域,由多条河流汇流而成。但这里自古以来就不是一个水资源充足的地区,赤城山、榛名山以及位于长野县界的浅间山等多座火山多次喷发后,沉积的火山灰土形成的土壤排水性良好,并不适合水稻种植。

这个地方在古代被称为上毛野国,在接受了大和政权后,作为国家的中心地而繁荣,因此存在很多古坟与遗址。在古代,通过作为官道的驿路等,连接了东山道、东海道、北陆道各国,堪称交通要塞;而在中世纪,也是连接都城与奥州的东道和连接镰仓、信越方面的镰仓道交汇的要塞之地。在江户时期,通过以中山道为中心的各条街道,人员流动和商业活动非常活跃,即使是现代,它也是作为高速公路、新干线节点的重要地区。

流入尾濑、利根川的大量清流与丰富的自然,还有草津、伊香保、水上、四万等温泉地也都非常知名。这里的土地虽然不盛产大米,但是这里有以纽革面为代表的面食文化,还有上州和牛、下仁田大葱以及香菇等丰富的农畜产品。另外,这里的汽车产业和传统工业品等产业也相当发达。

左:“赤城山”(前桥市、涩川市、昭和村、沼田市、绿市、桐生市)、中央:“榛名山”(高崎市、东吾妻町、涩川市)、右:“妙义山”※1(安中市、下仁田町、富冈市) 上:“赤城山”(前桥市、涩川市、昭和村、沼田市、绿市、桐生市)、中央:“榛名山”(高崎市、东吾妻町、涩川市)、下:“妙义山”※1(安中市、下仁田町、富冈市) 被称为上毛三山,自古以来就是山岳信仰的供奉对象。靠近大都市江户,作为便利的修行游山之地,赢得了超高人气,现在也是深受县民喜爱的母亲山。
“岩宿Ⅱ遗址出土石器”照片提供:岩宿博物馆以战后不久相泽忠洋发现的黑曜石石矛为开端,昭和24年(1949),相泽与明治大学进一步进行调查,从学术角度证明了3万多年前,日本列岛上就已经有人生活了。
左:“心形土俑”个人藏品,图片提供:东京国立博物馆,右:“挂甲武人埴轮”图片提供:东京国立博物馆 Image:TNM Image archives
“土俑”是绳文时代为了祈求农事顺利和身体健康而制作的,而“埴轮”是古坟时代当权者为了祭祀而制作的。从东吾妻町乡原遗址出土的心形土俑,其中展现的绳文人高度抽象艺术品味令人惊叹。另一方面,对细节部分也有细致表现的挂甲武人埴轮,是唯一获指定为国宝的单体埴轮。群马县被称为“埴轮大国”,被指定为国宝和国家重要文化财产的埴轮中约有四成从县内出土。
左:“绵贯观音山古坟 陪葬品”,右:“绵贯观音山古坟 埴轮”文化厅藏品,照片提供:群马县立历史博物馆绵贯古坟群位于高崎市南部。从其中的观音山古坟中未被盗掘的石室中发现了具有异国风情的陪葬品,其中甚至包含讲述了与朝鲜半岛交流历史的金属加工品;还有坟墓中摆放的大量埴轮,它们都被指定为国宝,非常宝贵,从中可以看出墓主的权势和当时的繁荣。
“上野三碑”(高崎市)照片提供:高崎市山上碑(天武天皇10年/681,亡母的供奉碑)、多胡碑(和铜4年/711,纪念新行政区划的建立)、金井泽碑(神龟3年/726,供奉先祖与祈求子孙繁荣)这三块石碑的总称。它们均位于高崎市南部。古代(7~11世纪)石碑目前在日本国内仅存18座。平成29年(2017)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记忆名录”。
“草津温泉”※1(草津町)这里据说是奈良时代由行基开辟的,相传镰仓时代源赖朝曾于围猎时在此入浴。在江户时期的《诸国温泉功效鉴》中,与西部大关有马温泉相辉映的就是东部大关“上州草津之汤”,当时每年有1~2万多人来访,呈现出“草津千户如江户”这样的繁盛景象。据说八代将军吉宗还特意将草津的温泉水运到江户城。这里的温泉自然涌出量是日本第一。
“尾濑国立公园”※1(片品村)平成19年(2007)从日光国立公园独立出来。它是特别天然纪念物,也是拉姆萨尔公约湿地。是由横跨福岛、栃木、新潟三地的美丽自然风光与宝贵生态系统构成的宝库。群马县内的“渡良濑游水地”、“芳平湿地群”也是拉姆萨尔公约湿地。
“少林山达磨寺”(高崎市)照片提供:达磨寺这是修建于江户时代前期的禅寺。被称为“缘起达摩的少林山”,每年正月的6~7日,作为达摩之乡,总是会举办著名的七草大祭。昭和10年(1935)前后,世界知名建筑工艺家布鲁诺·陶特借住的“洗心亭”完好无缺地保留至今。
“上毛花牌”照片提供:群马县(许诺第 04-01044号)这是昭和22年(1947)发行的乡土花牌,共44张。这些花牌是战后,浦野匡彦为了向群马的孩子们讲述他们应该热爱的故乡历史、文化而创作的。这些纸牌是以县内的名胜古迹与辈出的人才为题。

群马县的水稻种植史

古代、中世纪的水稻种植

据说群马县的水稻种植始于弥生时代中期 (公元前2世纪左右)。这里在建立自身文化的同时,也加深了与大和政权的关系,发展成为东国统治的基地,在奈良平安时代,还开发了国家土地区划制度条里水田。

以水稻种植为中心之社会势力的渗透 东日本最大的“太田天神山古坟”(太田市)照片提供:太田市教育委员会坟墓长210m,是东日本最大的前方后圆坟。特别值得一提的是中央使用了被称为大王棺的长持形石棺,说明当时存在与大和政权有着密切联系的大豪族。古坟主人以崇神天皇的皇子“丰城入彦命”为祖先,或许是有大和政权派遣之传承的上毛野氏的祖先。群马与栃木西南部交界的地区在古代被称为毛野,这座大古坟是此地作为大和政权经营东国的中心地而繁盛的象征。
“御布吕遗址水田遗址”(高崎市)照片提供:高崎市教育委员会3~4世纪开辟的不规整水田被浅间山的火山灰掩埋。到了6世纪初,在其上方面形成了整齐的小区划,但之后又因为榛名山喷发而被掩埋。一块区划3-5m2,可以看出当时人们为了将少量的水高效地引入田地所做的努力。
“三寺Ⅰ遗址”左:复原模型 照片提供:上毛野乡土博物馆,右:西面突出部的迹象 照片提供:群马县 “三寺Ⅰ遗址”上:复原模型 照片提供:上毛野乡土博物馆,下:西面突出部的迹象 照片提供:群马县这里是在榛名山南麓发现的古坟时代酋长的居所。单边约86m的区划,被设立了栅栏和石墙的护城河包围,周围的台地上分布着大规模的村落遗址与水田遗构,据说居所主人是以榛名山麓为中心之西毛地区的代表性豪族。
“有马条里遗址远景”(涩川市)照片提供:群马县虽然因为6世纪榛名山二岳(照片深处)的两次喷发而被火山灰掩埋,但仍多次重建复兴,可以感受到当时人们的坚韧精神。
“女堀”(伊势崎市)照片提供:伊势崎市教育委员会赤城山南麓有名为女堀的巨大灌溉遗构,全长约12km,宽15~20m,深3~4m。这个灌溉渠是12世纪中期左右,为开发庄园而开凿的。渡良濑川形成的大片扇形地和火山山麓的高台地区用水不足,而这是一项配合水田开发、突破庄园范围的大工程,但最终还是未能完成。

江户近代的水稻种植

群马县海拔超过500m的地区占县域的三分之二。由于地势难以确保灌溉,因此江户中期的耕地面积(87500ha)中有73%是旱田,这个数字仅次于隐岐国(84%)。
进入江户时期后,人们开始开发新田,将战国时代培育的筑城和矿山技术应用于治水灌溉。代表性的例子就是开凿天狗岩灌溉渠,以灌溉利根川从西到南的台地上的耕地。为了从高于利根川的台地上引水,计划从上游取水;总社藩藩主秋元长朝为此从白井藩得到了许可。从庆长6年(1601)起,经过3年完成开凿工程后,总社藩的石高从6千石增长到1万石。之后,水路被幕府代官伊奈忠次延伸到了玉村地区。

“天狗岩灌溉渠”(前桥市)照片提供:前桥观光会议协会据说在清除取水口的巨石时,有天狗前来帮助,天狗岩灌溉渠这个名字就来自这个传说。
“力田遗爱碑(光岩寺)”(前桥市)照片提供:前桥市教育委员会它是后世农民为纪念秋元长朝的功绩,于安永5年(1776)建造的。
【江户时代的石高推移】
上野国 全国
庆长3年
(1598)
49万6千石 1851万石
天保5年
(1834)
63万7千石
约14万石,增长28%
3056万石
约1200万石,增长65%

※与江户时期日本全国新田开发后的石高相比,上野国的水田增长率低,可以看出这是一个难以确保灌溉的地区。

近代水稻种植

群马县从战前开始主要采用“稻麦双季+养蚕”的复合农业形态,但由于火山灰土壤保水力低下、海拔高于河流的台地地形等因,一直到近年,还有一些地区不仅无法种植水稻,甚至连农地都不能开垦。

“赤城西麓人们汲水时的情景”出典:关东农政局网站尽管赤城山西麓地区没有水量丰富的河流,到了近代还是没有进行水利开发,因此形成了慢性缺水的局面。即使到了战后,人们也过着每天走几公里路去汲水以维持生计的日子。从昭和35年(1960)开始的水路修建一直持续到了平成10年(1998),如今还滋润着2000ha以上的农地。

另一方面,北部中山间地区拥有丰富的水源和充足的日照时间,利用昼夜温差大的气候,种植出了美味的水稻。其中,沼田地区与新潟县鱼沼地区、长野县饭山地区一起被评价为好滋味三角区。

“利根沼田地区的水稻种植”照片提供:JA利根沼田当昼夜温差较大时,白天光合作用活跃,夜间呼吸作用受到抑制,使稻谷积累了充足的淀粉,从而在产量增加的同时,也收获了美味的大米。

雷电与水稻种植的关系

“夏季的雷电”和“冬季的干风”是群马有名的气候特征。雷电在日语里也叫“稻妻”、“稻光”,为什么使用“稻”这个字呢?这是因为雷电放电后,大气中的氮与氧结合,形成能够被植物吸收的氮氧化物,因此融于水田中的氮量增加,最终促使水稻丰收。氮是植物生长不可或缺的成分,“雷电闪一次水稻长一寸”这句话表明先人们已根据经验理解了这一原理。也有说法认为注连绳等纸垂(绳)有以雷电为主题、祈求丰收的意义。

“雷电神社”(板仓町)©We Love群马

群马的饮食文化

群马县是一年四季晴多雨少的气候,土壤排水性好,适合小麦种植,自古以来就盛行小麦种植,是日本全国屈指可数的小麦产地。因此,除了纽革面、乌冬面、烤甜馒头等传统料理,还有意大利面、炒面、文字烧等使用小麦粉制作的各种当地美食,它们形成了“面食文化”,在县民中广泛流传。

“遥望赤城山的麦田”
照片提供:前桥观光会议协会

[群马的乡土料理]

“纽革面(纽革面、煮馎饦)”农文协藏在石臼在百姓中普及开来的江户中期以后,它成为了人们广泛食用的美食。这是一种将宽面条与当季蔬菜、蘑菇放在一起炖煮的餐食,特点是不用加盐,直接放生面炖煮,因此口感浓稠。
“烤甜馒头”※1用经酒曲发酵而成的面胚制作成馒头,蒸熟后插在竹串上,涂上浓厚的甜味噌酱汁后烤制而成的美食。据说起源于江户时代末期左右,是群马县居民的灵魂美食。
“水泽乌冬面”※1自古以来就被用于招待水泽寺的参拜客,有400年的历史。筋道又顺滑的口感是它的一大特点。
“茧玉团子”图片来源:NPO法人群马饮食文化研究会在养蚕盛行的地区,小正月时人们为了祈求蚕顺利成长,会使用碎米粉制作的团子,制成茧玉团子,串在树枝上做装饰。这种米团子只在祭祀或庆祝活动时才能吃到,因此非常宝贵。
“蒟蒻餐点”资料来源:农林水产省网站 ※2 群马县的蒟蒻产量占日本国内产量9成以上。这里有火山灰土形成,排水良好的土壤和晴天率高的气候,因此非常适合蒟蒻的种植。
“花鲶天妇罗”资料来源:农林水产省网站※2在作为内陆县的群马,河鱼自古以来就是重要的蛋白质来源。从上游可以捕获鲑鱼、鳟鱼、香鱼、鲮鱼、鲤鱼、鲫鱼、鳗鱼等各种鱼,人们还研究发明了多种捕鱼方法和烹饪方法。
“高原卷心菜”※1以嬬恋村为中心的吾妻地区,充分利用夏季的凉爽气候,积极推行卷心菜的栽培,该地的卷心菜收获量为日本第一。一望无际的卷心菜田令人震撼。

支撑明治近代产业的世界遗产

平成26年(2016) ,包括“富冈制丝厂”在内的4个历史遗迹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遗产名录。这些遗迹被认为是近代大量生产生丝的技术革新,以及世界与日本技术交流的场所,为世界丝绸文化做出了贡献。

《上州富冈制丝场之图》国立国会图书馆藏这是设立于明治5年(1872年)的国营机械制丝厂,是殖产兴业的象征。江户时代末期,日本开始开展与外国的贸易后,生丝成为最大的出口商品,但由于出口剧增,出现了大量劣质生丝上市的问题。明治政府为恢复信誉、获得外币,急于改善生丝品质、提高生产效率,因此决定建造配备西式缫丝机的国营示范工厂。在法国人保罗·卜鲁纳的指导下,日本引进了西方技术,来自全国各地的女工们在这里磨练技术后回到自己家乡,成为机械制丝的指导者。

蚕的健康成长需要温度、湿度、光照和新鲜空气。在这个时代,就确立了根据地区风土和气候条件,合理养蚕的方法。

“田岛弥平旧宅”※1(伊势崎市)确立了重视通风,始终保持蚕室内的空气新鲜,在自然环境下养蚕的饲养法“清凉育”,还建立了在屋顶上设置通风塔的近代养蚕农家建筑。
“高山社遗址”※1(藤冈市)高山长五郎将重视通风的“清凉育”和在寒冷时提高蚕室温度的“温暖育”两种方法折中,确立了发挥各自优点的“清温育”。并为了传授养蚕之法而设立了高山社。通过推广标准化的饲养方法,力求实现在任何一片土地上都能稳定产茧。通过这些措施,“清温育”成为了日本全国的标准养蚕法,为明治时期的养蚕振兴做出了重大贡献。
“荒船风穴”(下仁田町)照片提供:下仁田町历史馆
这是利用自然冷风储藏蚕卵(蚕种)的天然冰箱。在此之前,一般是每年一次在春季开始养蚕,但通过调节蚕卵的孵化时期,每年可多次养蚕,增加了产茧量,在整个明治、大正时期,满足了不断扩大的生丝出口需求。风穴自幕府末期以来在长野县投入实际使用,整个日本有300多个据点。荒船风穴的蚕种储藏量为日本全国最大规模。

群马县文化小知识

天明浅间山大喷发(浅间烧)

自古以来,榛名山以及位于长野县境内的浅间山多次喷发。其中,关于天明3年(1783)7月8日的浅间山喷发,有详细记录表明它带来了巨大灾害。

“整个山体横冲直撞,(中略)第一波喷发好像黑鬼来袭,地动山摇,(中略)第二波喷发时火山泥和火山石被喷射到数百米的高空中,(中略)在一片漆黑中,百万雷电交加,宛如天地崩塌。”(浅间烧出大事记)

浅间烧吾妻川利根川泥浆绘图”
照片提供:群马县立历史博物馆

火山碎石流等土石碎片流入吾妻川,形成泥石流,袭击了沿岸的村庄和农田,在与利根川合流后,涌向前桥、伊势崎方向,造成的死亡人数高达1500多人,之后又因为饥荒,出现了大量死者。
针对这个情况,幕府和各藩迅速采取应对措施,到了7月,开始向受灾的农户提供金钱和大米。8月,幕府出台了旨在重建道路、桥梁和农田的救援计划,次年正月,命令九州熊本藩协助重建工程。400名熊本武士进入当地,据说投入了10万两用于发放救济金和基础设施建设。另外,也有各村的名主和老人带头开展支援活动,还有未受灾的村庄提供捐款等。从中可以看出,在严重自然灾害频发的日本,凭借自古以来的互助精神生存下来的先人姿态。

“镰原观音堂下石阶的挖掘现场”(嬬恋村)©嬬恋乡土资料馆生动展现了一个村庄在滚烫泥石流中瞬间被埋没的景象。照片中是一位背着老太太试图爬上神社石阶时受灾的女性。

以民众为主角的在地文化

江户时代,上野国是幕府领、旗本领、大名领混在的地区。幕府领的代官和旗本们很多居住在江户,驻守当地代官所的官员并不多。另外,大名领中即使是最大的前桥藩,包括飞地在内的石高在15万石左右,其他多是数万石的小藩,可以说是统治力较弱的地区。
另一方面,江户中期以后,养蚕业、制丝业、纺织业、西北部生产的麻、烟叶、来自丰富山林的木材及其加工品、野菜和蘑菇、木炭、矿物资源、以温泉疗养而闻名的草津温泉旅游业等许多产业都不断发展。这个地区不盛产稻米,但是存在种类丰富的副业和大量现金收入。另外,由于武士统治薄弱,不存在从这些产业中抽取利润的机制,商品经济促进了该地区的繁荣发展,也因此孕育了多种文化。
民众力量强大这一事实可以从该地起义和村民骚乱频繁的情况中(整个江户时期是其他地区的约1.5倍)得到证明。另外,养蚕和纺织业是依靠女性力量才能成立的产业。女性主导的家庭模式培养了女性的独立和平等,而上州名产“老婆当家和干风”这个词就是由此诞生的。

桐生织

在旱田耕种取代水稻种植成为主流的上野国,到了江户中期以后,“养蚕业”、“制丝业”、“纺织业”等有助于家庭经济的副业不断发展。特别是在桐生,在18世纪引进了西阵的高级丝织品技术,由于靠近大消费地江户,故与“西之西阵”齐名,被称为“东之桐生”。即使是现在,群马县的蚕茧与生丝产量也高居日本第一,并着眼养蚕业的未来,积极推行各种措施,例如开发原创蚕品种和荧光丝蚕茧等。

照片提供:桐生纺织品合作社
上三原田的歌舞伎舞台※1(涩川市)

于文政2年(1819)建造,舞台中央有直径7米的旋转舞台装置等四个机关,是日本最古老的农村歌舞伎旋转舞台。起初主要是用来观看邀请江户演员表演的歌舞伎,从18世纪中叶开始,农民们亲自作为演员,开始在舞台上表演乡土歌舞伎。

供奉的俳句匾额(冠稻荷神社,太田市)

由于经济作物的普及,经济发展、交通变得便利等,很多文化人从江户、上方(大阪京都地区)来到这里。随着寺子屋的普及,人们的识字率也有所提升,在商人、农民等各个阶层中,俳谐、汉诗、和歌、学问、文艺等文化活动开始盛行。

照片提供:冠稻荷神社
赌徒国定忠治 (田崎早云)

当现金在平民中流动后,专门从事赌博的赌徒变得猖獗。他们拉着村中的年轻人和无家可归者,圈地开设赌场,引诱当地的町人、村民和游客参与赌博,从中牟利。以国定忠治为代表的无家可归的上州赌徒横行,幕府还为此成立了横跨关东取缔出役这一横跨多个行政部门的警察机构。

国立国会图书馆藏
大间间祭(8月1日~3日,大间间町)
照片提供:绿市

上州三大祗园之一。保留了宽永6年(1629)的记录。在队伍最前方撒清洁盐,后面拉着高大榊树和神马行进的景象非常壮观。

沼田祭(8月3~5日,沼田市)
照片提供:沼田市

始于17世纪初城主真田信幸建造须贺神社之时。雄伟豪迈的神轿和花车值得一看。

中之条追鸟祭(1月14日,中之条町)
照片提供:中之条町观光协会

这是驱赶害鸟、害虫,祈求丰收的预祝活动,据说始于庆长9年(1604)。

涩川山车祭(涩川市每隔一年8月中旬)
照片提供:Gunlabo ! 制作室

有北关东第一之称的精美山车气势恢宏,因此也被称为“狂欢花车”。

联通各地区的街道节点

上州上野国有很多从京都通往日光东照宫的“日光例币使街道”等街道,江户时代五街道之一的“中山道”就是其中的一个代表。人员流动与物流运输很兴盛,各个街道的驿站都非常繁荣。
中山道和东海道一样,是连接江户和上方(大阪京都地区)的重要主干道,在上州67处中设置了7处驿站。三国街道是连接越后、佐渡以及连接日本海侧与太平洋侧的最短线路,因足尾铜山的开发而被修缮的足尾铜山街道也被称为铜 (Akagane)街道,是幕府御用,向江户运送铜的路线。

上州街道示意图

另外,还修缮了中山道的小道信州街道、下仁田街道、十石街道、会津街道、沼田街道等作为岔道,年贡米、农产品、丝绸、麻、烟草、纸、木炭、木制品、砥泽村的砂轮、硫磺以及温泉沉淀物、小百货和杂物(生活杂货)等各种各样的商品经由这些街道被运送至江户。
当时的大量运输离不开水运。利用被称为坂东太郎的利根川河岸和船运,上州与江户之间的物流往来非常活跃。与利根川合流的吾妻川、乌川、镝川、广濑川和渡良濑川也被充分利用,据说当时有约40处河岸。

仓贺野宿全景/上:卸货的样子 照片提供:群马县立历史博物馆利根川水运是上州与江户之间的物流大动脉,沿线有40处河岸,仓贺野河岸与中山道交汇,位于利根川支流乌川沿岸,是一个重要基地。
上:卸货的样子/下:仓贺野宿全景 照片提供:群马县立历史博物馆利根川水运是上州与江户之间的物流大动脉,沿线有40处河岸,仓贺野河岸与中山道交汇,位于利根川支流乌川沿岸,是一个重要基地。
“初市(高崎、木屋)”一椿斋芳辉 照片来源:UAG美术研究所商人町高崎为了和三井越后屋和近江商人等做丝绸交易而开设了店铺,因此有了“想看江户盛景就去高崎田町”这样繁荣的景象。蚕茧、生丝、丝织品生产作为农闲副业不断发展,分化出养蚕、制丝、丝织品生产、流通等不同业种,且这里交通便捷,经由中山道前往江户只需三天。
“碓冰关遗迹”(安中市)照片提供:安中市教育委员会管制“外来枪炮和出走女性”的关所也于庆应3年(1867)几乎变为有名无实,与箱根一样被认为是四大关所之一的碓冰关所也在明治二年(1869)被废止。日本全国四分之一的关所在上州。

群马县距离东京约100km,几乎位于日本的正中央。即使到了现代,也有关越、上信越、北关东、东北四条高速公路穿过;在昭和57年(1982)和平成27年(2015),上越新干线和北陆新干线分别开通到了金泽,群马县由此成为连接东日本与西日本、太平洋侧与日本海侧的重要节点。

※1 转载自“畅游群马照相馆”https://gunma-dc.net/

※2 农林水产省网站
(https://www.maff.go.jp/j/keikaku/syokubunka/k_ryouri/search_menu/menu/32_9_gunma.html)